Category: 黃元山 Stephen Wong 河馬學人

黃元山:也論樓市

筆者認為香港樓市的瘋狂飆升有兩個主要原因:一、心理因素;二、土地供應不足。

先說心理因素。過去20年,利率大幅下降,令全球不少地區的樓市都進入一個世紀大牛市;在樓市賺了錢的一代人,他們形成了一個投資房地產的Cult(是指一種投資信仰,正如現在國際投資者正在辯論「Cult of Equity」的股票投資是否消失),建立了一個「有買貴沒買錯」的歪論(這並非理性投資)。

LV如樓 價貴也受捧

在這個心理因素的Cult下,甚麼「可負擔指數」等已派不上用場,正如一個LV名牌手袋,比起社會的平均收入高很多,可仍然備受追捧;政府所做的小修小補的策略,有如自設工場趕製一些政府品牌的手袋一樣,根本對LV的價格絲毫無損。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其實只得一個,就是大量製造LV手袋(即是增加私樓的土地供應)。

不過,大量造LV,LV便不再矜貴,也不會再有人想要;所以,大部分人不想LV變Cheap,只希望自己能買到一個特價的LV。同樣地,市民並非要政府大幅推地,只是希望自己能買到特價的房子。

至於土地供應的問題。事實上,政府不是沒有地;問題也不單是政府「造地」需時,不單是政府停止了「造地」一段時間,而是政府看來對「造地」過程已失去了控制。

先賣樓花 取市場信任

有說:「由於增加供應是長遠的解決方法,正所謂遠水不能救近火,所以,樓市才會繼續飈升。」

筆者認為,「遠水不能救近火」不是樓市狂熱的主因,真正的問題是,市場認為未來足夠的供應是「海市蜃樓」,是「空中樓閣」,只是政府嘗試去管理預期,而非真實能夠做到的。如果市場確信在未來「遠處」有無限量的供應,政府不用多說,樓價已經向下倒了。

比方說,造地需要時間,但Talk is cheap,如果政府能預先「賣期貨」(樓花),三五七年都可以;市民買到了樓花,才能證明政府有真實的土地供應。但事實是,政府無論是私樓或是資助房屋,都沒有辦法指明哪裏有供應,可以在甚麼地方建房子。

政府的兩難是,如果不再呼籲社會正視這個非常逼切的危機,只會進一步把香港推向土地不足所引起的種種問題;但如果承認「找地難、造地更難」,只會製造恐慌情緒,把樓市推向一個更不可瘋狂的水平。

黃元山 貸評山下:樓市供應的海市蜃樓

本港樓價是否真的「真金不怕洪爐火」,即使新政府不斷出招滅火,樓市依然越燒越旺場?

筆者不是太擔心美國推出QE3推高資產價格,相反,香港樓市「焗升」的根本原因是供應不足(圖)。供應不足眾所周知,但不是很多人理解的是,香港政府或許束手無策!

市場已摸清政府「底牌」

可能讀者會問:「這怎麼可能?政府是香港土地最大的莊家,怎可能沒有供應?肯定只是政府不敢推出來,你看前特首董建華推出的八萬五已經可以把樓市一手推倒!」

香港政府或許有地,但是,「造地」的過程非常困難,政府看似越來越沒有把握。顯而易見,新政府推出「梁十招」、港人港地,並承諾增加土地供應,但是樓市沒有任何回軟的迹象。為甚麼?因為「出招」前,政府已經不斷「出口術」,承諾會致力使樓市降溫,市場普遍採取觀望態度,對政府的「底牌」有所忌諱。

不過,政府「出招」後,市場看清了其「底牌」,特別在供應方面,連床下底的幾千個政府GIC用地,也要攞出來充數做住宅,證明「找地難、造地更難」,從而知道政府的「底牌」只是「兩條3」,而不是「兩條A」。於是,之前政府「說得越大」,之後開牌的反效果越大,製造了些恐慌性購買的心理。就算是政府GIC用地,也不能「話建就建」,話說沒完,城規會已經收到不少當地居民的反對聲音。

有說:「由於增加供應是長遠的解決方法,正所謂遠水不能救近火,所以,樓市才會繼續飆升。」

筆者認為,「遠水不能救近火」不是樓市狂熱的主因,真正的問題是,市場認為未來足夠的供應是「海市蜃樓」,是「空中樓閣」,只是政府嘗試去管理預期,而非真實能夠做到的。如果市場確信在未來「遠處」有無限量的供應,政府不用多說,樓價已經向下倒了。

比方說,造地需要時間,但talk is cheap,如果政府能預先「賣期貨」(樓花),三五七年都可以;市民買到了樓花,才能證明政府有真實的土地供應。市民能買到未來能「上樓」的安心,便能解決不少社會和樓市的問題。事實是,政府無論是「私樓」或是「資助房屋」,都沒有辦法指明哪裏有供應,可以在甚麼地方建房子。

房屋問題 加深社會矛盾

現時本港每年居住單位的自然需求量約2.5萬個,但前特首曾蔭權執政的七年期間,私樓的新供應單位平均每年只有1萬個,經過時間累積,房屋問題的缺口已惡化下來。

筆者認為,由於土地供應不足,香港不單面對發展的困難,更會加深社會矛盾。現在不單是私樓不夠、公屋居屋不夠、寫字樓商場酒店也同樣不夠。

政府現在的兩難是,如果不再呼籲社會正視這個非常逼切的危機,只會進一步把香港推向土地不足所引起的種種問題;但是,如果承認「找地難、造地更難」,只會製造恐慌情緒,把樓市推向一個更加不可負擔的水平。

黃元山 – 上帝的「手指模」?

環顧公民社會,已經有不少基督徒參與。在政治層面,在剛過去的選舉中,同是基督徒,但是對立分明:傳統被稱為「建制派」的,叫自己做「建設派」,不再叫對手為「反對派」,而貶稱為「破壞派」;另一方面,傳統被稱為「泛民派」的,不再單以「追求民主」作招徠,進一步宣稱自己可以「抗赤化」,而不再稱對方為「保皇黨」,而形象化的稱對手為「西環契仔契女」等。

Continue reading

貸評山下:股民患上歐洲癡呆症

踏入9月,歐元區的財金官員繼續「開會」當「食飯」,可惜市場及投資者對其烹飪技巧(救市手段)及菜單(救市方案)早已失去期待與胃口。
事到如今,很多人對歐債危機已產生免疫力,即「針拮到肉也不知痛」;投資者則出現「歐洲癡呆症」,對時好時壞的市場消息,在認知、分辨、理解及判斷上已出現問題。筆者相信,此情況亦將持續好幾年,直至歐債危機出現真正曙光。

Continue reading

荷馬學人:息率不等於回報

前幾天一位好友的父親透過秘書打電話來,想安排一個簡單的午餐聚會,即使我不明所以,也欣然答應。放下電話,我先問了正在外公幹的好友,希望他「通水」世伯究竟想談哪方面的事,可他竟然也一無所知。我懷住好奇心赴約,寒暄之後,世伯解釋這次邀約的原因,原來是關於債券投資的問題。世伯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實業人士,剛剛才賣掉好些投資賺了一筆大錢,手持可觀現金,加上其企業家性格,遂靜極思動,希望能把資金Put to good use。老人家自知一把年紀,投資當然以穩健為先,美國國債或香港公司債券正是考慮之選。
Continue reading

荷馬學人:息率不等於回報

前幾天一位好友的父親透過秘書打電話來,想安排一個簡單的午餐聚會,即使我不明所以,也欣然答應。放下電話,我先問了正在外公幹的好友,希望他「通水」世伯究竟想談哪方面的事,可他竟然也一無所知。我懷住好奇心赴約,寒暄之後,世伯解釋這次邀約的原因,原來是關於債券投資的問題。世伯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實業人士,剛剛才賣掉好些投資賺了一筆大錢,手持可觀現金,加上其企業家性格,遂靜極思動,希望能把資金Put to good use。老人家自知一把年紀,投資當然以穩健為先,美國國債或香港公司債券正是考慮之選。

Continue reading

貸評山下:買樓好似買 LV?

香港樓市氣氛轉變很快。7月中,前北角邨地皮投標,不少入標財團都以「執平貨」心態角逐,最終由新地(016)以低於市場預期的下限價中標(約69億元,樓面呎價7672元)。而同時期,港鐵(066)大圍站上蓋住宅發展項目,由於港鐵不滿意財團所提出的條件及方案,令項目流標收場。這是繼2010年西鐵南昌站上蓋項目和年初荃灣西站五區灣畔項目後,少數流標的項目。而且,市場擔心新政府上場後,會積極出招打擊樓市。

Continue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