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班求效率 踢走「磨爛蓆」風氣

經濟日報專訊】打工仔慨歎「有開工、無放工」,但有調查指,部分僱員只為向上司顯示自己勤力而超時工作。「香港精神」講求吃得苦、努力打拼,但不等如「磨爛蓆」,一日不改變「加班就是好」的想法,打工仔便一日難安心放工。
工時長問題存在多年,根據瑞銀今年發表的報告,本港工時平均每年2,296小時,在全球72個城市中排行第5,雖然低於首爾、曼谷等,但遠高於上海、倫敦等地(見表)。
今年1月有報道指,四大會計師行之一的德勤因不滿部分員工上班遲到,發出通告提點員工準時8時半上班,豈料有員工貼出另一「通告」,反指員工的正式下班時間應是下午5時半,而不是深夜或凌晨,諷刺公司要求員工要長時間加班。

「假加班」為博好感 管理層受落
當然,加班有時是因為工作需要,但也有另一種「假加班」,放工後留下來並非為了工作,只為博取僱主或上司好感,即所謂的「露面文化」。有機構昨發表調查指,11.9%受訪僱員認為逗留在公司的時間愈長,別人愈會覺得自己投入工作;21.4%認為很多同事不會在上司下班前離開(另有相關報道詳見A32版——「員工扮勤力 老闆未走不敢走」)。
這情況對於打工仔並不陌生,網上也有不少分享,指工作早完成了,但老闆還坐在公司,只能在座位上玩Angry Birds、MSN;又有人大吐苦水,指主管還在,沒有員工敢先走,6時放工要待至10時才走,整整4小時只在網上消耗時間。
誠然,一隻手掌拍不響,這又不盡然是打工仔的問題。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管理學院教授Kimberly Elsbach前年訪問39位大型企業主管,發現企業傾向把待在公司愈長時間的員工,視之為愈勤力、愈負責任的員工,有主管更以員工出席工作會議的次數來評定員工是否勤力,而不是員工在會議上有否貢獻。

工時長損健康 生育率低元兇
加班有獎,造成人人加班的風氣,但加班卻會影響員工心理及健康。倫敦大學學院(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)的一項研究發現,相比每天工作7、8小時,工作時間長達11小時會令心臟病發作率增加三分二。而日本一向是超時工作的「冠軍」,更有「過勞死」的專用詞出現,每年有不少懷疑因過勞致死的個案出現。
即使是「假加班」,壓力可能稍減,但也令員工的私人時間減少,不止個人休閒活動,連陪伴家人或朋友的時間也相對變少。經合組織更指,工時長令不少夫婦要在賺錢與生育之間作出抉擇,且因往往選擇前者,以致工時長的地區,生育率偏低。
香港的生育率低是否又可歸咎於工時長,難有定論,但香港打工仔對於超時工作,則肯定感受良多,當外國都開始注重work life balance,港人是否仍要抱「比老闆早到遲走」的心態呢?
西方有「work hard、play hard」的觀念,日本著名經濟學家大前研一在近年的著作《OFF學》中,提醒上班族不應只在工作的領域上游刃有餘,更要懂得「off」,把工作的開關關掉,好好享受下班後的生活。

勞資須協調 改觀念免無事忙
外國大型企業近年已漸漸拋棄工時愈長愈好的觀念,改為着重工作效率,例如IBM讓員工彈性上班,只要員工完成手頭工作,便可提早放工,公司亦沒工時紀錄,懶理你去釣魚或睇戲。
美國租賃影碟公司Netflix、健康網站Go Health等,則推行「假期無上限」制度,員工完成工作便可放假,Go Health高層曾指制度令公司更易吸引高質素人才,也可提高員工效率及減壓。
要改變「加班」文化,企業、老闆及員工都要一齊努力,而港府亦正研究就標準工時立法,預計今年底前發表報告。若然放工也要先查看老闆在不在,又要與同事商量何時走,無事忙卻要留在公司「磨爛蓆」,如此苦苦相煎,何必呢?

Leave a comment